毫无疑问,我们眼下正处于一个从旧IT走向新IT的变革时代。
这背后是爱游戏aiyouxi(中国),以IOE为代表的传统IT代表了爱游戏网页版原有的企业内部专有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架构,以及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新IT开创了基于云计算和分布式的全新IT架构。
为此,有人喊出了“新IT当立,旧IT当死”的口号,但现实真是这样吗?
当然不是,从数据看,在2006年,当时全球2900万项IT工作负载中,仍有98%是在传统IT上完成的,而在云里的只有2%;到了2011年,全球的IT工作负载增加到了8000万项,其中在传统IT、公有云、私有云的分布比例为87%、7%、6%;如今,到2016年的这几项数据为,工作负载增加到1.6亿项,不同负载之间占比仍为73%、15%、12%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旧IT到新IT的转变过程中,仍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变革和演进。同样,对于企业的转型而言,他们也需要在这个中间状态里,找到一种新的生存和发展之道。
“互联网+”转型三大挑战
众所周知,这几年,“互联网+”开启了一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大潮,企业的关注度也从过去以产品为中心逐步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,这种趋势更需要企业的IT团队构建业务创新平台,帮助企业与用户建立更持久的互动关系,并且逐步引入移动、社交、大数据、电商等各种新元素。
可以说,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,“互联网+”已经不再是一种口号,而实实在在地成为企业竞争实力的一种标志,传统企业不得不加速互联网化,以期在新竞争格局中获得一席之地。
我把这种影响归结为三个方面:首先,“互联网+”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,这包括生产、运营、管理、营销、组织、人才等诸多方面需要用互联网思维重塑。
其次,企业需要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企业的流程、管理模式、企业文化,实现决策和管理思维以及企业运营模式的互联网化,从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绩效。
最后,就是IT基础架构要实现转型和升级,企业一方面要大幅降低基础架构的成本,以降低企业运转传统业务和拓展新业务的成本;另一方面要让基础架构更具弹性,以方便更快的推出新业务,增加新的竞争力。
换句话说,随着应用多元化和应用数量的骤增、应用开发部署的高效和应用的快速交付需求,使 IT 架构,特别是传统IT架构难以应对。
互相博弈,从旧IT到新IT
由此可见,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新旧IT之间就会产生更多的碰撞和角力,事实上,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以及企业之间新旧IT的挑战尤其明显。
最典型的例子,产生在金融行业,我们在这两三年亲眼见证互联网理财快速增长,P2P迅猛发力,支付宝、微信支付等新模式已经占领移动支付近八成的市场份额,而银联通道不足1%,可见新IT,或者说互联网架构模式对银行业的冲击不容小觑。
这意味传统金融业,特别是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,这表现在过去遗留的系统不容易、也无法很快取代,很多银行或许要选择新旧IT共存的模式,即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增加一些更灵活的技术层,但仍要利用老系统并与之协同发展。
不仅如此,在制造业,特别是两化融合领域,情况也是如此。数据显示,中国工业领域的企业云平台的应用率为33.5%,特别是公有云市场的渗透率仅为18.6%,不足四成;此外,MES、CAM等生产控制类软件的普及程度仅约15%,个性化定制需求高的工业软件普及程度较低。
但面对“工业4.0”,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压力,大量制造业企业又面临着提质增效、精益管理、转型升级的新阶段。因此,他们信息系统的建设,同样需要进行长远的谋划和布局。
这个转换过程,我把它称之为新旧IT变革阶段。不难看出,变革IT阶段让很多传统企业变得无所适从。一方面是新IT还在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,另一方面是旧IT也在努力跟上时代的发展,各种标准、接口、API都处于不停变化的过程当中,还有新旧IT厂商之间的势力与实力之争等等。
和谐共存,从变革IT到双态IT
从表面上看,新旧IT之间的似乎并没有太多交集,前者面向追求灵活、弹性和快速的互联网业务,而后者则面向追求稳定、可靠和安全的企业关键业务,这两者有着显著的差别。
不过,企业的系统建设并不是“非黑即白”,更不能搞“一刀切”,它需要根据业务不同类型和服务对象来做优先和平衡。联想双态IT的方法论,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。
那么,何为双态IT方法论?它究竟如何解决企业新旧IT的碰撞和角力,实现和谐共生呢?
所谓双态IT方法论,即针对不同业务需求提供不同的解决原则,一方面“敏态”IT借鉴互联网前沿技术,构建敏捷、灵活和差异化数字化架构;另一方面“稳态”IT以企业多年信息化积淀为基础,实现稳定、安全和高性能的IT架构。
可以这么理解,联想“双态IT”的新方法论,就是在传统IT架构和新的IT架构之间,寻找一个相互的结合点,它强调的是一种平衡关系,既要采用时下最新的互联网技术,同时也需要对已有信息化建设进行整合,这对企业实现“互联网+”的落地无疑是一种突破常规思维的解决方案。
应该说,联想提出双态IT方法论,既有自身实践经验的验证,也有对企业需求“痛点”的深刻洞察和认知,具体来说:
第一,从自身实践经验验证角度,联想本身就是“互联网+”转型成功的典型代表。联想在制造、销售、管理等方面有着最佳实践经验。从1998年起,联想完成了三个阶段IT重大项目的发布与变革,很好地支撑了业务几何式的增长和全球化扩张,并成功地建立了互联网业务模式。
第二,从企业需求洞察和认知角度,联想以企业IT 战略规划为理论基础,针对企业业务、IT 和治理相互关联影响的三要素为研究对象,以稳态和敏态的双态二维视角,指导IT 和周边建设,助力企业转型和业务创新,实现业务和IT 目标的和谐统一。
据了解,联想根据自身发展历程和客户战略实例,可以简单、宏观地将当前“互联网+”转型市场中的企业,按照面对转型的战略不同分为四种类型:传统企业、互联网企业、“+ 互联网”企业和“互联网+”企业。
在这个基础上,联想又总结出14种应用架构范式,这14种应用架构范式又可以按不同的匹配性满足上述四种类型的企业,充分涵盖了不同企业的应用转型需求。目前,联想已经在能源、教育、医疗、金融、制造等行业推广了双态IT方法论,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总结全文,不难看出,“互联网+”时代的新旧IT变革和转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不仅是技术和产品的简单运用,更多的是业务创新及IT服务组织流程的演进和变革。
在这个过程中,联想双态IT方法论重新定义了变革IT阶段的三大要素,即企业战略、业务现状、IT系统建设之间的关系,为企业IT 部门提供了一套系统性IT建设思路和方法,帮助企业在变革IT阶段寻找到了新的方向和新的落地方法。
9月26日,北京嘉里大酒店,联想将正式对外发布双态IT白皮书,详细阐述对双态IT的洞察和理念,并将公布双态IT生态系统的建设方法,更多内容详见海报!
申耀的科技观察(微信号:shenyao),由非著名科技媒体人申耀创办、10万公里公路自驾经验老斯基,在各大自媒体平台拥有专栏,致力于科技行业的观察和思考,在这里读懂科技行业,知趋势,赢未来!
网友评论
最新评论
,随着应用多元化和应用数量的骤增、应用开发部署的高效和应用的快速交付需求,使 IT 架构,特别是传统IT架构难以应对。 互相博弈,从旧IT到新IT 由此可见,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新旧IT之间就会产生更多的碰撞和角力,事实上,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以及企业之间新旧IT的挑战尤其明显。 最典型的
”的落地无疑是一种突破常规思维的解决方案。 应该说,联想提出双态IT方法论,既有自身实践经验的验证,也有对企业需求“痛点”的深刻洞察和认知,具体来说: 第一,从自身实践经验验证角度,联想本身就是“互联网+”转型成功的典型
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,这表现在过去遗留的系统不容易、也无法很快取代,很多银行或许要选择新旧IT共存的模式,即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增加一些更灵活的技术层,但仍要利用老系统并与之协同发展。 不仅如此,在制造业,特别是两化融合领域,情况也是如此。数据显示,中国工业领域的企业云平台的应用率为
毫无疑问,我们眼下正处于一个从旧IT走向新IT的变革时代。 这背后是,以IOE为代表的传统IT代表了原有的企业内部专有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架构,以及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新IT开创了基于云计算和分布式的全新IT架构。 为此
维改造企业的流程、管理模式、企业文化,实现决策和管理思维以及企业运营模式的互联网化,从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绩效。 最后,就是IT基础架构要实现转型和升级,企业一方面要大幅降低基
衡。联想双态IT的方法论,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。 那么,何为双态IT方法论?它究竟如何解决企业新旧IT的碰撞和角力,实现和谐共生呢? 所谓双态IT方法论,即针对不同业务需求提供不同的解决原则,一方面“敏态”IT借鉴互联网前沿技术,构建敏捷、灵活和差异化数字化架构;另一方面“稳
到了8000万项,其中在传统IT、公有云、私有云的分布比例为87%、7%、6%;如今,到2016年的这几项数据为,工作负载增加到1.6亿项,不同负载之间占比仍为73%、15%、12%。 从这个角度来说,旧IT到新IT的转变过
MES、CAM等生产控制类软件的普及程度仅约15%,个性化定制需求高的工业软件普及程度较低。 但面对“工业4.0”,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压力,大量制造业企业又面
容易、也无法很快取代,很多银行或许要选择新旧IT共存的模式,即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增加一些更灵活的技术层,但仍要利用老系统并与之协同发展。 不仅如此,在制造业,特别是两化融合领域,情况也是如此。数据显示,中国工业领域的企业云平台的应用率为33.5%,特别是公有云市场的渗透率仅为18.6%,不
,新旧IT之间的似乎并没有太多交集,前者面向追求灵活、弹性和快速的互联网业务,而后者则面向追求稳定、可靠和安全的企业关键业务,这两者有着显著的差别。 不过,企业的系统建设并不是“非黑即白”,更不能搞
代的新旧IT变革和转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不仅是技术和产品的简单运用,更多的是业务创新及IT服务组织流程的演进和变革。 在这个过程中,联想双态IT方法论重新定义了变革IT
述四种类型的企业,充分涵盖了不同企业的应用转型需求。目前,联想已经在能源、教育、医疗、金融、制造等行业推广了双态IT方法论,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。 总结全文,不难看出,“互联网+”时代的新旧IT变革和转型是
“痛点”的深刻洞察和认知,具体来说: 第一,从自身实践经验验证角度,联想本身就是“互联网+”转型成功的典型代表。联想在制造、销售、管理等方面有着最佳实践经验。从1998年起,联想完成了三个阶段IT重大项目的发布与变革,很好地支撑了业务几何式的
角度,联想以企业IT 战略规划为理论基础,针对企业业务、IT 和治理相互关联影响的三要素为研究对象,以稳态和敏态的双态二维视角,指导IT 和周边建设,助力企业转型和业务创新,实现业务和IT 目标的和谐统一。 据了解,联想根据自身发展历程和客户战略实例,可以简单、宏观地将当前“互联网+”转型市场中
付需求,使 IT 架构,特别是传统IT架构难以应对。 互相博弈,从旧IT到新IT 由此可见,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新旧IT之间就会产生更多的碰撞和角力,事实上,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以及企业之间新旧IT的挑战尤其明显。 最典型的例子,产生在金融行业,我们在这两三
需求。目前,联想已经在能源、教育、医疗、金融、制造等行业推广了双态IT方法论,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。 总结全文,不难看出,“互联网+”时代的新旧IT变革和转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不仅是技术和产品的简单运用,更
科技行业,知趋势,赢未来!